(1)呼叫帮助:手术室巡回护士、就近医务人员、报告二
线、三线医生、科主任,启动紧 急CPR 团队。
(2)患者保持仰卧位。
(3)高流量纯氧通气,关闭吸入麻醉药。
(4)开始CPR, 按照C-A-B
步骤:
C: 快而有力进行胸外按压,按压频率为100~120次/分,按
压深度为5~6 cm, 确保胸 壁弹回,尽量减少中断胸外按
压。
A: 保持气道通畅,仰头抬颏、解除舌后坠、吸引气道分泌
物、放置口咽通气道或鼻咽通 气道、环甲膜穿刺、气管插
管。
B: 呼吸囊、麻醉机呼吸为8~10次/分,潮气量为500~
600mL, 防止过度换气。
(5)除颤:
①心室颤动到给予电击时间不应超过3分钟,等待除颤
器就绪时进行心肺复苏。
② 支持单次电击之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,而不是尝试连
续除颤的建议。
③ 除颤仪到达,立即开始除颤,双向波200J, 电击后立
即恢复 CPR。
(6)高级生命支持:
① 诊断心律失常,心血管不稳定,酸碱平衡紊乱。
② 处理:心跳复律/除颤;建立静脉通道/监测/扩容;
循环及酸碱平衡紊乱纠正。
a.肾上腺素:静脉/肌内注射剂量为每3~5分钟1 mg。
b.因室颤/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脏骤停,恢复自主循环后,可以考虑立即开始
或继续给予利多卡因。
④ 考虑使用高级气道:声门上气道或气管插管。
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形,对有气管插管患者应监测
呼气末二氧化碳判断CPR效果。自主循环恢复后,
PETCO₂ 通常大于40mmHg。 医务人员可以把心肺复苏20
分钟后低 ETCO₂ 与其他因素综合考虑,帮助确定终止心
肺复苏的时间。
人工呼吸每6秒进行1次,即每分钟10次,伴以持续胸外按压。
⑤复苏后支持治疗:
a.治疗可逆病因:积极纠正可逆性致病因素,如低血容
量、缺氧、酸中毒、低钾血症/高 钾血症、低温治疗、
张力性气胸、心脏压塞、毒素、肺栓塞、冠状动脉血栓
形成。
b.低温与复苏:所有成年患者都应采用体温管理,目
标温度选定在32℃~36℃,并至少 维持24小时,积极预
防体温管理结束后昏迷患者发热加重神经功能损伤。
c.复苏成功后转运至 ICU 继续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