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求助】《国学经典》之“智”

weixin_2a4f90e8 于 2018-09-28 18:05:55 发表求助 1 楼
《国学经典》之“智”

step1 上传文档... step2 填写文档信息... step3 提交回答...

我来帮他解答
806364843
2 楼

国学经典蕴藏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与智慧,是中华文化千年流传下来的精髓部分。回归经典,才能充分吸收前人留下的智慧宝典。

大学——初学入门之德

《大学》就是大学问的意思,究其实质,它是儒家的政治哲学。它是对儒家理想人格的修为之道进行了从内到外的总结,《大学》全篇在阐释修己治人之道,既儒家思想一以贯之的内圣外王之道。

原文精选:

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

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。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。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。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。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。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。致知在格物。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

生财有大道,生之者众,食之者寡,为之者疾,用之者舒,则财恒足矣。

中庸——孔子传授心法

相传《中庸》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,司马迁在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中也肯定是子思“作《中庸》”。《中庸》主要体现以“诚”为本体的唯心主义世界观。“诚”原本指的是十分完美的、至善的精神境界。在《中庸》中,一个道德概念,构成了世界本原,成了第一次性的东西。

原文精选:

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。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

人一能之己百之,人十能之己千之。果能此道矣,虽愚必明,虽柔必强。

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

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言前定则不跲,事前定则不困,行前定则不疚,道前定则不穷。

尚书——纪言叙事之祖

《尚书》即上古之书,是儒家经典《六书》之一,故又称为《书经》,也简称《书》。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史书,其体裁属于史料选辑,它的主要内容是商、周二代的政府档案。


原文精选:

知人则哲。

无稽之言勿听,弗询之谋勿庸。

天作孽,犹可违;自作孽,不可逭。

礼记——定亲疏,别同异,明是非

《礼记》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,成书于汉宣帝时期。共49篇,主要是记述先秦的礼仪制度,阐释《礼仪》,记录了孔子及弟子的言论。流传到现在的《礼记》有38篇的《大戴记》和49篇的《小戴记》。

原文精选:

瑕不掩瑜,瑜不掩瑕 。

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故曰:教学相长也。

人一能之,己十之;人十能之,己千之。果能此道矣,虽愚,必明;虽柔,必强。

贤者狎而敬之,畏而爱之。爱而知其恶,憎而知其善。

在上位,不凌下;在下位,不援上。正己而不求于人,则无怨。

2018-11-06 22:52:45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