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先驱,那些年电商用过的花招

1 楼
眼球支付、指纹支付等新鲜技术,非常具有审美性,而且随着成熟度的提升,应该都会大面积普及开来,从而大大提升客户体验和购物欲望。事实上,为了能让消费者更钟情于网购,电商大佬们不仅提供了大量廉价好用的商品,也提供了大量优质的体验和文化。每年的双十一已然成为中国电商的文化节,舆论总说消费者渐渐趋于理性,但每年的购物节销售数字依旧在不停地上涨,更喜人的进步则是巨头们之于技术的引进与钻研:

  拿顺丰为例,他们一个物流企业,却成了无人机的先驱者,一旦无人机技术成熟,大可推广应用于航拍、农药喷洒、播种等多个领域,如此有前景的行业有可能正萌芽于一个物流企业,也算得上中国电商人最高端的贡献;搜索技术、大数据技术、虚拟现实技术都正因庞大的市场而在中国普及开来。现在,消费者购买一种商品,商家会依据之前的采购记录,非常精准地推荐一些相关宝贝,这种“误入藕花深处”的感觉非常之美妙,比如笔者曾去当当网购买梁晓声的《致青年》,同时又知道了这位作家的《上蹿下跳的人》,自己购买王小波的《思维的乐趣》,却又因王大师关联到国外名著《情人》,对一个爱书的来说,真是妙不可言,更拉风的手段应该是中国电商之于虚拟现实的探索:在未来的购物场景中,消费者不再只能看到单薄的照片或者卖家的美图秀秀,而是通过虚拟现实直接“来到”店铺中,身临其境地挑选商品,这种感官上的升级带给客户体验是革命性变化…

  过去10年,中国电商人经历了浮浮浮浮,技术、模式等相继成熟,但发展太快的东西总会产生一些问题,比如每逢双十一就会出现的大量的销售冠军,即便是同一个领域,同一款产品都有三、五个销售冠军,加之,维多利亚、科比等明星加盟,瞬间增加了大量人气,但在明星同款气氛的烘托下,冲动和理性消费就不受控制的全部涌来,有人买了两年都用不完的手纸,实在奇葩,难道要纸上谈兵?希望中国电商在完成技术突破之后,仍然需要回归到商业本质上来,是需要扎扎实实的服务来赢得客户,花招虽然,但不宜贪多!

2017-05-24 09:38: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