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中国纺织业面临成本上升、人口老化,在部分地区更有劳动力不足的问题,但2011年的表现相当不错。
在去年1~11月期间,中国的商业营收与利润分别增长27%,工业产出则是较前一年度增长11%。惟利润的增长较去年上半年低了14.7%,有些令人失望。
亚洲许多其它产业在2011年的下半年的表现也不佳,因为西方零售商担心在圣诞节与假期季节结束后的需求暴跌,减少2012年的春/夏订单。
印度成衣出口商错失在卢比贬值之际增加订单的机会。被称为「亚洲货币表现最差者」的卢比在2011年7~12月期间对美元贬值15%,使产业有机会提高竞争力,但却未能藉此提高销售。
即使是最近几年来在投资与出口方面表现惊人增长的孟加拉国产业,也在2011/2012会计年度期间的首4个月出现输美产品反转向下的趋势。
巴基斯坦成衣出口预估在2011/12会计年度期间将衰退30%,在某些状况下更可能衰退50%。
西方的焦虑使得买主在接近销售季节时才进行采购,而这使地理上靠近欧、美这二大全球主要市场的供货商得到好处。此外,Nike与Adidas最近都宣布将增加在南美的生产量,不过并非想取代在中国的采购,而是补其不足。如果有转向邻近地区的话,也没啥戏剧化的表现。2011年10月前推一年美国自CAFTA-DR会员国进口的成衣增加2.6%,而同一时期来自中国的进口仅下跌3%,两者之间并没有惊人变化。
从投资数据来看,也很难预测产量会出现大量移转的状况。的确,2010年中国纺织厂进口的各式布机数量已达历史新高,而中国纺织业是最大的投资者。特别是中国产业约占2010年全球无梭织机出货量的84%,亚洲整体则占高达97%。在圆编针织机方面,中国占全球出货量77%,亚洲占92%;在电子横编针织机方面,中国占全球出货量74%,亚洲则占94%。
此外,尽管成本上升、需求衰退、紧缩的资金供应以及技术升级基金缺乏等压力渐增,中国纺织业增长的比率预计仍可达到与2012年国际贸易增长率相同,甚至更快的增长速度。
"/>
虽然中国纺织业面临成本上升、人口老化,在部分地区更有劳动力不足的问题,但2011年的表现相当不错。
在去年1~11月期间,中国的商业营收与利润分别增长27%,工业产出则是较前一年度增长11%。惟利润的增长较去年上半年低了14.7%,有些令人失望。
亚洲许多其它产业在2011年的下半年的表现也不佳,因为西方零售商担心在圣诞节与假期季节结束后的需求暴跌,减少2012年的春/夏订单。
印度成衣出口商错失在卢比贬值之际增加订单的机会。被称为「亚洲货币表现最差者」的卢比在2011年7~12月期间对美元贬值15%,使产业有机会提高竞争力,但却未能藉此提高销售。
即使是最近几年来在投资与出口方面表现惊人增长的孟加拉国产业,也在2011/2012会计年度期间的首4个月出现输美产品反转向下的趋势。
巴基斯坦成衣出口预估在2011/12会计年度期间将衰退30%,在某些状况下更可能衰退50%。
西方的焦虑使得买主在接近销售季节时才进行采购,而这使地理上靠近欧、美这二大全球主要市场的供货商得到好处。此外,Nike与Adidas最近都宣布将增加在南美的生产量,不过并非想取代在中国的采购,而是补其不足。如果有转向邻近地区的话,也没啥戏剧化的表现。2011年10月前推一年美国自CAFTA-DR会员国进口的成衣增加2.6%,而同一时期来自中国的进口仅下跌3%,两者之间并没有惊人变化。
从投资数据来看,也很难预测产量会出现大量移转的状况。的确,2010年中国纺织厂进口的各式布机数量已达历史新高,而中国纺织业是最大的投资者。特别是中国产业约占2010年全球无梭织机出货量的84%,亚洲整体则占高达97%。在圆编针织机方面,中国占全球出货量77%,亚洲占92%;在电子横编针织机方面,中国占全球出货量74%,亚洲则占94%。
此外,尽管成本上升、需求衰退、紧缩的资金供应以及技术升级基金缺乏等压力渐增,中国纺织业增长的比率预计仍可达到与2012年国际贸易增长率相同,甚至更快的增长速度。
"/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