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牛乳业(2319)过去数年为香港股民带来可观回报,也带来口味浓郁的乳产品。蒙牛的主要对手伊利集团,也决定把产品卖来香港,挑战蒙牛自称的香港销售一哥地位。这家内地乳制品行业老大,曾引领蒙牛主席牛根生入行,然后把他辞退,最终成就了蒙牛的创立;两家公司在零售市场斗得难分难解,更盛传伊利有意来港上市,直接挑战蒙牛在资本市场的地位。
市场一直盛传伊利计划今年在香港进行公开发售股份筹2 亿美元(约15.6 亿港元),但伊利副总裁张剑秋昨日表示,「没有听到过要发行H 股的事情,我们现在在内地股市上挺好的」,他又否认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。
管理层否认发H 股
近一个月来,本港近2000 个零售点已经有伊利品牌的奶品开始销售。不知有意还是无心,刚开始打香港市场的伊利牛奶,在超市里摆放的位置往往与销情不错的蒙牛相邻,加上包装与价格都可谓不相伯仲(见图),难免令人比较。
蒙牛首席行政官雷永胜之前对于伊利进军香港市场,回应说「此举对同行业来说都是压力,不一定仅仅对蒙牛」;而张剑秋昨日出席新闻发布会时表示, 「我们不是说要打倒谁,竞争是能令整个市场活跃,对消费者有利」。云淡风清之下,擦身而过的蒙牛、伊利似乎并不想直接回应两者的渊源。
根据一本由蒙牛管理层撰写的纪实文学《蒙牛内幕》披露,当年同样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起家的蒙牛,蒙牛主席及创始人牛根生25 岁进入伊利集团,由一名洗瓶工开始做到副总裁,40 岁遭到伊利董事会免职,免职理由,市面上最多的解释为「功高盖主」。当时的「主」就是伊利集团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郑俊怀,他后因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。
蒙牛创始人曾在伊利洗瓶
牛根生离开伊利后,99 年正式成立了蒙牛,当时注册资金100 万元。蒙牛04 年在香港上市,股价在3 年内劲升,市盈率46倍,目前市值343 亿港元,而当时已是内地奶制品行业龙头的伊利,则在A 股上市,目前市值仅为138 亿元(人民币.下同),市盈率也达到40 倍以上。
蒙牛05 年营业额为108 亿元,而伊利同年营业额有121 亿元,比蒙牛要多,但蒙牛当年的纯利达到4.6 亿元,而伊利只有2.9 亿元。
伊利牛奶副总裁张剑秋(中)昨日出席伊利新闻发布会时表示,今后将正式向香港市场供应「奥运专供产品」──伊利牛奶。(郭庆辉摄)
同样来自内蒙古的牛奶品牌蒙牛,与伊利的包装及价格不相伯仲。